近日,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2010年至2014年的自选集《独泊》和《守昧》,两本书中收集了肖云儒近5年的文化论文和文艺评论共50多万字,其中关于中国文化和地域文化问题的一些讲演和对话均为第一次面世。年逾古稀却依然笔耕不辍,肖云儒表示:“在创作中思考,是一件幸福的事。”
笔耕不辍
书名展示内心坚守
肖云儒是一位勤奋的文化学者,当花甲之年翩然而至时,他在创作上的激情并未因此减退,反而愈加迸发出思想的火焰。60花甲之时,他出版了280余万字的“对视”书系;70古稀之时,他出版了150余万字的“雩山”书系;去年75岁时,他推出描写丝绸之路和中国西部的《丝路云履》与《西部向西》两本著作,广受读者好评;今年,笔耕不辍的他又出版了《独泊》和《守昧》两部著作。通过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对人生和文化文艺的思考,表达了一位学者对文化使命和社会担当的理解和参悟。
谈及撰写这两本书的初衷时,肖云儒在序言中表示,《独泊》一书的书名来自《道德经》,取“野渡无人舟自横”之意,记录了自己在从俗、从众和独守、独泊二者中徘徊的尴尬和挣扎的痛苦,也希望通过这些文章,表达自己在获得一点独创性思考时,生命激情和审美激情艰难而曲折地表达。
《守昧》一书的书名,取意于《道德经》中的“知白守黑”。从耳顺到古稀这十来年,他愈来愈能领悟《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的真义,希望能够通过思考写作来守住柔弱的内心所剩不多的一点天性,让生命舒缓自在。
心怀感恩
用文字回馈三秦
在《独泊》和《守昧》两部著作出版后,肖云儒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六卷本的《中国西部文艺论丛》的再版与400余万字的个人文集的编校工作之中。对此,他表示,“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生存方式,是已经习惯化的生命常态。不这样,似乎找不到另外的方式,生命会无所适从、无所皈依。”
“这么多年,我对文化思考的情怀始终未变,思考让我燃烧。在思考中写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思考与写作连续不断地激活着我的生命,也让我的思维延缓迟钝,对新鲜事物始终充满了好奇的探究之心。这种创新态的脑力劳动对老年人的思维、健康也很有好处,也许是一种长寿秘诀。”肖云儒说。
“55年前,我无亲无故,孑然一身来到三秦,最终在这片沃土上扎根、定居,我很感谢三秦大地的父老乡亲、文化界新朋故友的关爱帮助。感恩三秦大地用宽厚的胸怀呵护我,给我以温暖。”肖云儒说,“现在年龄大了,不能事事承担,事必躬亲,也请大家理解。但我尽力回馈这块土地的心,将永远不变。”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eobaike.org.cn/?id=55
本文 暂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