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宏新董事长的领导下,中圣集团从几十名员工的小公司迅速发展成为拥有资产超2亿元、年销售突破10亿元、员工近千名的海外上市公司。是江苏省十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并建立了高效传热研究所和博士后工作站,跻身于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南京市五十强企业。
一、毅然投身自主创业,唤醒多年“沉睡”专利
1983年8月,郭宏新同志从高校毕业后,到南京化工学院实验室工作,在学院工作15年期间,他发明了4项实用新型专利。1995年,年仅32岁的他就担任了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当时,南京化工学院的热管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但国内热管产品几乎被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垄断。郭宏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带着自己“沉睡”多年的专利,通过创办实体,迅速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此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1998年,他抱着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毅然放弃了安逸舒适的学校生活,走出“象牙塔”,带着6名科研骨干,踏上了创业创新的征途。
二、以科技创新引领,铸就企业灵魂
郭宏新坚持走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之路,确立了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创新理念,中圣集团从七年前仅有几十人的小公司迅速发展成长为拥有资产超2亿元、年销售突破10亿元、员工近1500名的海外上市公司,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成长型高科技企业。“低温热棒”技术解决了世界性冻土难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郭宏新在收看央视《对话》栏目时,了解到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冻土问题,这正是他10多年研究的课题,他连夜给铁道部写信,讲述了自己的研究和想法,这封信转到了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得到了铁道部领导的高度重视,让他带着有关资料去北京进行答辩,郭宏新的研究成果给参与答辩的专家们留下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2002年底,郭宏新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棒送到了可可西里冻土区做实验,随后,热棒开始在冻土区推广应用。新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550多公里长的冻土层,全部使用了中圣生产的“低温热棒”,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层铺设的世界性难题,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近千万元。节能减排技术解决了石化行业污染难题。郭宏新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的号召,带领科研团队进行“石油化工装备火炬气回收系统”课题攻关,先后取得“火炬气回收排放自动控制水封阀系统”和“低热值、酸性气体燃烧排放火炬头”两项国家专利,并迅速在扬子石化落地,开启国内多套装置排放火炬气集中排放回收的先河。回收的火炬气重新成为工业炉、加热炉原料,扬子石化每年因此增加经济效益上亿元,并为改善大气环境作出了贡献,真正实现了效益型环保。
由他主导研制的“火炬气”回收技术,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圣集团也被评为江苏省十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打造科研团队服务大型工程建设。在郭宏新的带动下,集团建立了高效传热研究所和博士后工作站,拥有近200人的科研团队,相继开发出了保冷、隔热特种管托等,并广泛应用在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宝钢、首钢、西气东输等大型工程中。
三、带头创先争优,彰显党员风采
作为一名党员创业者,郭宏新想得最多的是要将自已的事业与党的事业、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将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一是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公司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公司刚成立不久,郭宏新主动申请成立了党组织,注重培养企业中的先进分子,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针对企业高学历多、年轻人多的特点,积极支持党支部创新活动方式和内容,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他的推动和积极参与下,企业党组织开展了技术革新、岗位练兵、红旗设备保养等一系列特色活动,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环境,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郭宏新主动参加企业党总支开展的“坚持科学发展,建创新型中圣”主题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注重回馈社会,关爱特殊人群。
2004年郭宏新主动接收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福利企业,为27名残疾工人提供工作。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时,他在江宁区率先承诺企业不裁员、不减薪。2009年玉树地震时,他立即捐赠300万元热棒,用于震后冻土路段的重建。在他得知公司员工身患白血病后,带头捐款3万元。
三是积极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郭宏新同志关注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针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他提出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家和产业教授的培育力度的建议,得到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委组织部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实施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的意见》(苏组通〔2010〕79号)。
郭宏新:用创新创业为社会多做贡献
他,带着4项专利走出院校大胆创业,在短短的7年中,将一个只有十几个人企业发展为拥有2亿多元资产、年销售突破10亿元、员工近1500名的海外上市公司;他,坚持不懈自主创新,研发出24项国家专利,发明的“低温热棒”,破解了青藏铁路冻土层铺设的世界性难题,成为省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使中圣集团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将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时代内涵和崇高风范。他就是中圣集团董事长郭宏新。
创业:“唤醒”沉睡的专利
1983年8月,郭宏新同志从高校毕业后,到南京化工学院实验室工作,在此期间刻苦钻研、攻坚克难,边实验边研究,系统地掌握了化工理论和技术,这为他以后走出院校创新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院工作15年期间,他发明了4项实用新型专利。由于成果丰硕、表现出色,1995年,年仅32岁的他就担任了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当时,南京化工学院的热管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但国内的热管产品几乎被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垄断。郭宏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决定打开单位橱柜里沉睡多年的专利,通过创办实体,迅速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做科技人才创业创新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以此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1998年,他抱着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以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和魄力,毅然放弃了安逸舒适的学校生活,走出“象牙塔”,带着6名科研骨干,踏上了创新创业的征途。
创新:“铸就”企业的灵魂
创业之初,他就坚定走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之路,确立了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创新理念,致力于科技攻关、自主创新,攻破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
2002年11月的一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郭宏新回到家中打开电视机,正巧看到原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正在央视《对话》栏目中谈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冻土问题,青藏高原是世界中低纬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分布区,青藏铁路要穿越长达550公里的多年冻土区。冻土路段冬天冻胀,夏天融沉,很容易使线路失去平顺,直接影响了列车的正常行驶和行车安全,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一直是世界性工程难题。郭宏新听了之后感触很深,自己在大学里10多年研究的正是这个课题,并想用自己所研究的专长攻克难题,为党和国家分忧。
于是他连夜给铁道部写信,讲述了自己的研究和想法。仅一周,这封信就转到了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很快转到了专家组。部长回信让他带着有关资料去北京进行答辩。专家只给了他20分钟,可郭宏新答辩的这20分钟,给专家们留下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2002年底,郭宏新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棒送到了可可西里冻土区做实验,随后,热棒开始在冻土区推广应用。新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550多公里长的冻土层,全部使用了中圣生产的“低温热棒”,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层铺设的世界性难题,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近千万元。
不仅是热棒技术,经过几年拼搏,中圣集团相继开发出了保冷、隔热特种管托等,并广泛应用在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宝钢、首钢、西气东输等大型工程中,并建立了高效传热研究所和博士后工作站,拥有近200人的科研团队,集团被评为江苏省十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石化企业都有一支火炬在熊熊燃烧,不仅浪费大量能源,还严重污染环境。为推动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郭宏新带领科研团队进行“石油化工装备火炬气回收系统”课题攻关,先后取得“火炬气回收排放自动控制水封阀系统”和“低热值、酸性气体燃烧排放火炬头”两项国家专利,并迅速在扬子石化落地,开启国内多套装置排放火炬气集中排放回收的先河。
回收的火炬气重新成为工业炉、加热炉原料,扬子石化每年因此增加经济效益上亿元,并为改善大气环境作出了贡献,真正实现了效益型环保。由他主导研制的“火炬气”回收技术,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经过7年的努力,他在艰苦创业中不懈创新,在持续创新中不断创造,使中圣集团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成长型高科技企业,并于2005年在新加坡成功上市。目前,中圣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超2亿元、年销售突破10亿元、员工近1500名的海外上市公司。
创优:“彰显”党员的风采
“知识分子创业,追求的不是个人财富,而是社会、国家的财富。能将一件件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对企业、对国家建设发展有用之物,这才是最大的财富。”作为一名党员创业者,郭宏新想得最多的是要将自已的事业与党的事业、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紧密结合起来,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社会作贡献,为群众谋利益。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将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在中圣集团,一直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他们是郭宏新2004年接收的一家福利企业的工人,当时,他们所在的卤灯厂濒临倒闭,27名残疾人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和生活的窘境,郭宏新知道后,立即把他们接收过来,不仅为他们提供工作,还照顾他们的生活。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时,他在江宁区率先承诺企业不裁员、不减薪。
2009年玉树地震时,他立即捐助了300万元的热棒,用于震后冻土路段的重建。他还通过自己建立的博客网站,主动与员工沟通交流,在得知工程部一名员工身患白血病后,他带头捐款3万元。在公司上下的共同帮助下,该员工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
郭宏新对党有深厚的感情,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一点一滴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关心与领导。公司刚成立不久,他就主动申请成立了党组织,注重培养企业中的先进分子,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针对企业高学历多、年轻人多的特点,他积极支持党支部创新活动方式和内容,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他的推动和积极参与下,企业党组织开展了技术革新、岗位练兵、红旗设备保养等一系列特色活动,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环境,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他主动参加了企业党总支开展的“坚持科学发展,建创新型中圣”主题活动,起到了很好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他关注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方面,他提出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家和产业教授的培育力度的建议,得到省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委组织部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实施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的意见》(苏组通〔2010〕79号)。
多年来,郭宏新同志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创新在院校、创业在园区”的成功之路,成为全国同行业的科技领军人物。2006年12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8年1月被国家教育部授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技术及其应用科技进步奖”;2008年11月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先进个人”;2009年9月被江苏省环境保护创业协会授予“江苏省环境保护产业十大杰出贡献企业家”、“江苏省环境保护产业十佳品牌企业家”;2009年12月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授予“第四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2009年6月获得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石油化工行业火炬气回收利用成套技术科技进步奖”;2009年1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科技进步奖”;2010年10月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2010年1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并成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eobaike.org.cn/?id=339
本文 暂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