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天工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小坤

姓名:
朱小坤
民族:
汉族
籍贯:
江苏省丹阳市
出生日期:
-
工作单位:
江苏天工工具有限公司
职务:
董事长

朱小坤,江苏天工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长,1998年先后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1998年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2003年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2003年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家,2005年中国十佳诚信企业家,2006年江苏省劳模等殊荣。

blob.png

朱小坤:展现世界之轴风范

以“知识就是力量”惊世骇俗的培根还有一句振聋发聩的格言:人是万事万物的中心,是世界之轴。在这个层面上,无论怎样强调“人”的作用也不为过。

作为天工品牌理念与实践的旗手,朱小坤是天工品牌无人出其右的主帅。但是,这位大树将军口不论勋,认为“一个人周身是铁也打不了多少钉子”。为此,他始终坚信“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因素”,坚信团队的力量可以创造人间奇迹。在他看来,抽象的谈“人”是“不着调”的,打造天工品牌的“人”,不管上下内外,都以各自的忠诚和才智展现出“世界之轴”的风范。

没有员工“纪昌学射”哪来品牌高飞远举

朱小坤从不居功自傲,除了他高风亮节的人品而外,还源于他对“人”这个“世界之轴”的信赖和深层次的把握。企业草创之初,他就非常赞赏员工们的远见卓识和奉献精神。他说,执著是只鸟儿,品牌还在黎明时,他们就迎着曙光而讴歌了。万丈高楼从地起,成大业若烹小鲜,天工品牌就是从“细节”走向行业的制高点的。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坚守执著,以小见大,是天工品牌在“细节”问题上一个非常绚丽的看点。“纪昌学射”的寓言,是朱小坤鉴定员工的“细节”箴言。

朱小坤从不好为人师,但品牌“细节”上,他却坚持以纪昌师父飞卫的教学方法要求员工。他把飞卫的“古语”翻译成现代白话告诉员工:“你应该先学会不眨眼,才能谈到学射剑。你们看,纪昌回到家里,对着织布机的踏板练起了眼功。两年后,就是有一个锥子尖刺到了他的眼眶边,也不能使他的眼珠动一动。”对此,飞卫说:“还不行,你还需锻炼眼力。你要能够把一个很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一个细微的东西看得很清楚以后,我再教你。”此后,纪昌便用一根牛尾巴毛拴上一个虱子挂在窗户上,目不转睛地盯了三年。就这样,在纪昌的眼中,虱子已成车轮,再看别的东西,就像小山一般了。于是,纪昌拈弓搭箭,射穿虱子的中心,牛尾巴毛却没有断掉。掌握了射箭妙处的纪昌自然十分兴奋,因为他的努力得到了飞卫的认可。

朱小坤深有感触地表示,飞卫的教法看似培养了一个神箭手,其实,他这种一丝不苟、坚守执著的精神传承了千秋万代,成为中华民族财富宝库中一笔伟大的遗产。这个寓言对于天工来说,具有非常深远的启迪意义,但愿所有的天工人都能成为纪昌。

事实上,笔者在深入一线的采访中,天工员工的“纪昌”风范俯拾皆是。从中,笔者清晰地感受到天工品牌里面“人”的“中心”力量。

“外来妹”的一封信:绽放“世界之轴”的异彩

职无论高低,人不分内外,天工员工时时处处绽放“世界之轴”的灿烂异彩。朱小坤动情地给笔者讲述了一位天工“外来妹”的故事,笔者听后也十分感动。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4、5年了,一向以“硬汉”形象示人的朱小坤提到“外来妹”的故事时,仍然不掩自己的尊崇之情。他告诉笔者,2006年2月28日,他收到了一封天工女员工的来信。这位叫王宇红的女员工来自北国冰城哈尔滨,十几年前因慕天工之名,毅然辞掉国营大厂技术员的工作加盟天工,现在是天工驻美国办事处负责人。身处异国他乡的王宇红看到天工的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一方面深感骄傲和自豪,另一方面,又看到天工品牌与国外优势品牌的差距,一种本能的忧患意识使她毅然挥毫泼墨,向自己的“新东家”直抒己见。

这是一封充满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来信,而且出自一个“外来妹”之手,朱小坤被深深地打动完全在情理之中。他在来信的批示中写道:这么多年来,王宇红一直致力于为创建我们天工自己的国际品牌而不懈努力。她在信中就如何使天工工具麻花钻扬名美国、扬名世界,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好的想法和建议。她认为,我们中国民族工业的出口产品,绝不能靠降价来吸引客商,而是应该凭过硬的质量和自主的品牌来占领和开拓市场。

王宇红的这些建议使朱小坤感触良多。他告诉笔者,天工品牌在国际上能够保持数年经久不衰,正是由于拥有了一大批像王宇红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为了天工的健康发展和纵横世界行业市场,他们孜孜以求,默默奉献,书写了一篇闪耀着“世界之轴”灿烂异彩的锦绣文章。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道,王宇红这封信也颇有“来头”。早在2003年11月的一天,在央视国际频道大型对话节目《让世界了解你》录制现场,被业界称为一对欢喜冤家的中国江苏天工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小坤与美国ACE工具有限公司国际市场推广总裁安吉尔·葛西亚面对面地坐到了一起。用栏目主持人的话说:“一个是做金刚钻的,一个是为揽瓷器活的人提供金刚钻的”。

这是葛西亚与朱小坤的第一次见面,前倨后恭的美国人最欣赏的还不是天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史,而是“朱先生不掩饰自己过去的失败,心理非常健康,而且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他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去改正,所以才有今天,很不容易”。

面对这样的合作伙伴,葛西亚十分珍惜与天工的这次对话,他坦诚地告诉朱小坤:“我们ACE公司的门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敲开的,对一个新产品的认识过程很复杂,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供货商们要挨个去敲零售商的门,去推销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挑剔和苛求超乎许多人的想象。天工已经敲开了我们的门,我没有理由不祝贺和祝福他们。”

正是与美国工具行业“大腕”的合作,使王宇红更迫切地认识到中国工具行业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于是,王宇红写了那封信。而且,老板的高度重视留给她的感觉不是受宠若惊,而是天工品牌很有希望。

以“五湖四海”构建“世界之轴”

内有“纪昌学射”,外有“外来妹”忧患建言,天工品牌与集团员工的情结已是根深叶茂,水乳交融。朱小坤告诉笔者,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从宏观上讲,我们搞好企业,打造品牌是为党和国家作贡献;从微观上讲,是为前巷村乡亲们和全体天工员工谋幸福。要做到这两点,没有“五湖四海”组建的天工团队是不可能的。既然人是“世界之轴”,“五湖四海”岂能置之度外?

朱小坤真诚地告诉笔者,在天工,最有资格搞“一言堂”的非他莫属,但他从来没有滥用这种“资格”。除了把掉在车间地上的螺丝钉捡起来、定期看望老人小孩这些“小事”,朱小坤才喜欢“一个人说了算”而外,凡属重大问题从来都是集体决策。他说,没有集思广益,没有团队力量,别说没有天工的今天和明天,恐怕我朱小坤现在还在前巷村的乡村小作坊里做铜拉手。

以“五湖四海”构建“世界之轴”,关键在于“团队文化”。朱小坤以他深刻的思辨言词诠释了“团队文化”的品牌含义。他说,天工没有“种族歧视”,也不准“同室操戈”。如果本地员工和外地员工发生矛盾纠纷,处理时首先重处重罚本地员工。孔子的礼贤谦让,老子的厚德载物,墨子的非攻息斗,这些中华民族的“国粹”正是天工品牌的精髓。

夺席谈经,不矜不伐,“大树将军”朱小坤倾情贴切的表述,将“世界之轴”与天工品牌的关系演绎得妙绝时人,珠围翠拥。两者皆为泰山梁木,共写品牌云锦天章。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eobaike.org.cn/?id=341

本文 暂无 评论

回复给

欢迎点评

联系我们

站长QQ:263073077

站长邮件:26307307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8:00-18:00,节假日休息

QR code